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ENGLISH/日本語/韩文
信息查询:
营业时间:8:00-20:00 周日8:00-12:00 注:每天17:00以后,只复诊,不接待初诊
断奶 入园 长高 胃口 进补
腹泻 伤食 消化 消瘦 多动
尿床 口疮 哮喘 咳嗽 近视
夜啼 复感 厌食 脾胃 秋燥
上火 秋咳 食欲 肺热 口臭
发育 贴敷 心理 益智 早熟
敷脐 头发 便秘 过敏 体质
体弱 磨牙 内热 湿疹 脾虚
肠胃 睡眠 补钙 贫血 驱虫
黄发 汗多 夜惊 久咳 口水
药浴 外敷 脐疗 湿疹 鼻炎
留言列表 位置:网站首页 - 留言列表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如《说文》说:“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这时的阴阳涵义是原始的、朴素的,仅指日光的向背,并不具备哲学上的涵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后随着观察面的扩展,阴阳的朴素涵义逐渐得到引申。如向日光处温暖、明亮;背日光处寒冷、晦暗。于是古人就以光明、黑暗、温暖、寒冷分阴阳。如此不断引申的结果,就几乎把自然界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划分为阴与阳两个方面。这时的阴阳不再特指日光的向背,而变为一个概括自然界具有对立属性的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

  《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成。“—”表示阴:“—”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概念。《国语·周语》记载伯阳父用阴阳来解释公元前780年陕西发生的大地震,是因为大地内部阴阳两种对立的物质势力运动的不协调所造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理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也逐渐形成。此时的哲学家们不但认识到事物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而且认识到这两种势力是运动变化的、相互作用的。阴阳的相互作用推动着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医学家开始将阴阳概念应用于医学理论之中。《左传。昭公元年》(公元前417年)记载秦名医医和在为晋侯诊病时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葘(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运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医学中的诸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使阴阳学说与医学密切结合起来,成为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

(共有留言:0条)
暂无留言
<<<>>> 
 
【我要留言】 已有留言数:0条 
验证码: 详细内容
评论内容: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与568048718谈话
  • 与2658332833谈话
  • 电话咨询

  •  5422-5322
  •  13816583045
  • 扫一扫,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