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ENGLISH/日本語/韩文
信息查询:
营业时间:8:00-20:00 周日8:00-12:00 注:每天17:00以后,只复诊,不接待初诊
断奶 入园 长高 胃口 进补
腹泻 伤食 消化 消瘦 多动
尿床 口疮 哮喘 咳嗽 近视
夜啼 复感 厌食 脾胃 秋燥
上火 秋咳 食欲 肺热 口臭
发育 贴敷 心理 益智 早熟
敷脐 头发 便秘 过敏 体质
体弱 磨牙 内热 湿疹 脾虚
肠胃 睡眠 补钙 贫血 驱虫
黄发 汗多 夜惊 久咳 口水
药浴 外敷 脐疗 湿疹 鼻炎
留言列表 位置:网站首页 - 留言列表
4、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类——需求不多,但功效很大

  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类要比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更重要,因为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必须由外部经饮食才能摄入补充。如果人体摄入营养不平衡,就很容易造成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

  4.1 碘

  膳食中的碘被吸收后主要用于合成人体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促进体内物质分解代谢、增加耗氧代谢、支持脑下垂体的正常功能、维护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及智能发展。

  预防碘缺乏可取得较好效果,妇女不论怀孕与否都应坚持食用加碘食盐,从计划怀孕时开始及至孕期都要每周加食1〜2次海带,每次20〜40克。海带所含碘为有机碘(碘化酪氨酸),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研究表明,早孕补碘孕妇所生婴儿在大运动及语言能力方面比未补碘孕妇所生婴儿高5.28个智能发展商(DQ)点。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因而海产品中碘的含量高于陆地食物。越是精制的食盐含碘量就越少,通常低于5微克 /千克。动物性食物的碘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蛋、奶含碘量较高,其次为肉类,淡水鱼的含碘量低于肉类,水果和蔬菜含碘量最低。

  4.2 钙

  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其构成的99%。分布于体内的钙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参与心肌、骨骼肌及平滑肌的收缩及舒张活动,维持细胞膜的通透性,并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多种酶的激活物。

  钙的吸收率降低是造成儿童患佝偻病的重要因素。佝偻病主要表现为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软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而有多处骨骼变形、牙齿发育不良等。中国传统膳食中,钙含量高的食物较少,因此按居民参考摄入量计算,膳食钙摄入量普遍较低,差额一般在30%~50%。

  在可供选择的日常膳食中,乳类含钙量较高,而且容易吸收,发酵酸乳则更有利于吸收,是婴幼儿膳食钙的良好来源。豆类、绿色叶菜类也是钙的良好来源。含钙较高的食物可参见表2-1。此外,水中钙源也应得到充分利用。

  为解决钙摄入不足,适宜的办法首推合理选择并搭配钙含量高的食物。虽经选择调理食物但仍然不能满足婴幼儿钙需要时,可在膳食外适量添加钙剂。纯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半岁以内婴儿不必添加钙剂。人工喂养婴儿每日添加100毫克;7〜36月婴幼儿100~200毫克。



  4.3 铁

  铁在活的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电子传递金属,可通过可逆电价变换参与还原氧化过程,借以完成机体生理活动。铁在神经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及髓鞘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铁参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构成,其所含的铁量约占全身总铁量的67%;其余的铁则是构成肌红蛋白、细胞色素C和多种酶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铁与氧结合的能力很强,并借此将氧输送至人体每一个细胞以完成能量代谢。



  动物性食物如肝脏、血和瘦肉中所含的铁质是与血红素结合的铁,含量较高,易于吸收。豆类、绿叶蔬菜、红糖、禽蛋类虽为非血红素铁,但含量也较高,可资利用。乳类如牛乳中含铁量低,人乳中的铁含量虽低但人体可因其吸收率高达70%而获得较多的铁。含铁较高的食物可参见表2-1。



  4.4 锌

  锌是人体内200多种金属酶的组成成分,又是多种酶的激活剂。通过对蛋白质和核酸的作用,锌参与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和再生;锌可维持细胞膜的生物结构和功能;锌参与免疫功能;锌对维持脑下垂体、性腺、胰腺以及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有重要影响;锌是味觉素的结构成分,对味觉和口腔上皮细胞的功能有重要作用。

  由于味觉异常,婴幼儿可有吃墙土、吃纸、吃粉笔和其他非食物等异食癖表现。锌过量会干扰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可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食物中的锌大部分与蛋白质及核酸结合,通常处于稳定的络合状态,必须经过消化使锌解离后方可被人体利用。海产品如贝壳类、动物内脏、红色肉类都含有较高量的锌,干果类、谷类及麦麸含锌量也较高;而菜蔬、水果中含量较低。含锌较高的食物可参见表2-1。

(共有留言:0条)
暂无留言
<<<>>> 
 
【我要留言】 已有留言数:0条 
验证码: 详细内容
评论内容: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与568048718谈话
  • 与2658332833谈话
  • 电话咨询

  •  5422-5322
  •  13816583045
  • 扫一扫,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