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ENGLISH/日本語/韩文
信息查询:
营业时间:8:00-20:00 周日8:00-12:00 注:每天17:00以后,只复诊,不接待初诊
断奶 入园 长高 胃口 进补
腹泻 伤食 消化 消瘦 多动
尿床 口疮 哮喘 咳嗽 近视
夜啼 复感 厌食 脾胃 秋燥
上火 秋咳 食欲 肺热 口臭
发育 贴敷 心理 益智 早熟
敷脐 头发 便秘 过敏 体质
体弱 磨牙 内热 湿疹 脾虚
肠胃 睡眠 补钙 贫血 驱虫
黄发 汗多 夜惊 久咳 口水
药浴 外敷 脐疗 湿疹 鼻炎
留言列表 位置:网站首页 - 留言列表

    【疾病】口疮
    【简介】口疮又称“口疡”,是指口舌浅表溃烂的一种病证。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小儿,但以婴幼儿发病较多。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口腔内存在着许多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健康情况下它们和人体保持着相对平衡,不会引起疾病,一旦人体抵抗力减弱,就可发生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如果给小儿吃过热、过硬的食物,或擦洗婴幼儿口腔时用力过大等,都可损伤口腔粘膜而引起发炎、溃烂。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口腔不清洁,口粘膜干燥,也可引起口疮。以营养不良的小儿发病率高。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为脾胃积热,虚火上炎,熏灼口舌从而出现口舌糜烂。常见症状为在口腔内唇、舌、颊粘膜、齿龈、硬胯等处出现淡黄色或白色的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边沿整齐而有红晕,表面局部的痛,有轻微口臭,唾液增多而且粘稠,常伴烦躁不安,不愿进食,身体消瘦,发热等症状。

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补肾经3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清小肠经300次,退六腑100次。
    (3)以指按揉合谷穴1~3分钟。
    (4)按揉双侧足三里各1分钟。
    (5)推擦涌泉穴30~50次。
    

2、随证加减  

    (1)心脾积热型:症见口疮边缘鲜红,灼热疼痛,烦躁不安,口臭流涎,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心经300次,清大肠200次。
    ②直擦腰背至骶部,往返5~10次。
    ③推下七节骨30O次。
    ④水底捞月法:水底穴在小指旁,明月穴在握拳时中指端。按摩时用冷水滴入患儿掌心,用右食指从患儿小指尖旁推至明月穴,在穴位上旋推,边推边吹凉气约20次。
    (2)虚火上炎型:症见口疮周围颜色淡红,精神疲倦,身体消瘦,两颧发红,口干口渴,口臭不显,舌质红,苔少。常用手法加
    ①推擦涌泉穴加至100次。
    ②横擦肾俞、命门穴处,以透热为度。
    ③指揉双侧三阴交穴各1分钟。
    ④掐阴陵泉1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清心经300次,清天河水200次,揉总筋30次。
    (2)推小横纹50~100次。
    (3)清小肠100次,揉小天心50次。
    (4)搓擦涌泉穴3~5分钟。
    (5)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直擦腰背至骶部的肌肉,以透热为度。
    (6)以指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生活调理  

    (1)口疮常反复发作,患儿往往痛苦不堪,所以,一定要加强护理,不要给患儿吃过热、过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应进食流汁。
    (2)注意口腔卫生,要经常用温开水漱口。
    (3)按摩的同时,可以配合中药外用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口疮痛甚可用青黛散涂患处,腐臭可用锡类散涂患处,腐烂渐去可用珠黄散涂患处。
    (4)重症口疮患儿可有发热、烦躁,家长应遵医嘱,按时给患儿吃药、打针。对于高热的患儿,要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或服解热止痛药等。

(共有留言:0条)
暂无留言
<<<>>> 
 
【我要留言】 已有留言数:0条 
验证码: 详细内容
评论内容: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与568048718谈话
  • 与2658332833谈话
  • 电话咨询

  •  5422-5322
  •  13816583045
  • 扫一扫,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