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小儿传染病认识及预防
作者:杨医生 来源:上海康尧中医儿科推拿门诊 时间:2017/3/23 点击:2457次 |
|
0 |
|
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通过消化道传播(粪-口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且可复发或重复感染。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有一种老想上厕所,想拉拉不出、下坠的感觉)、黏液脓血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红痢、白痢),可伴有发热及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普通型、轻型病例经喹诺酮、磺胺、氨基糖苷等抗炎药及联合补液,退热,解痉等对症治疗,3-7天痊愈。在这里需强调的是中毒型病例(感染中毒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以2-7岁健壮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表现为高热(≥40℃)伴腹泻或无腹泻,迅速出现惊厥、嗜睡等精神症状或面色苍白、一旦发现这样的患儿应及早就医。
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流行性腹泻由细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属、大肠杆菌等)、细菌毒素(霍乱、金葡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性因素和受凉、消化不良、过敏、药物等非感染性因素引起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腹痛,常伴有发热、呕吐、稀水样便,少数有黏液脓血便。区别于细菌性痢疾是无里急后重。但要注意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流行性腹泻,可仅表现为急性腹泻、腹痛,而无发热、白细胞升高。感染性腹泻治疗同细菌性痢疾。在非感染性腹泻治疗上需去除诱因并联合对症治疗。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中甲肝、戊肝是由甲肝、戊肝病毒感染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肠道传染病。旅游、游泳、进食海鲜、乘凉小吃、生冷蔬菜和水果都会大大增加感染机会。主要表现初起类似感冒或胃病,如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数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和皮肤变黄,肝区疼痛等。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急性期传染性强,需住院隔离治疗。及时治疗,愈后良好。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征为特征。乙脑多数为隐性感染,病毒通过蚊虫传播。潜伏期4至21天,一般为14天左右。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患儿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家畜,比如猪。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出现发热、乏力、失眠、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或恶心、呕吐、腹痛等全身症状。临床特征为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斑、丘、疱疹及结痂。皮疹数目不定,多数先起自颜面部,后向躯干、四肢扩散,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为多。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出疹前1天至出疹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学龄儿童易感。治疗原则是抗病毒治疗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抗病毒治疗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等。避免挠抓、龙胆紫涂抹水疱破损处。皮肤继发感染可加用抗菌药物。继发病毒性脑炎,颅内压升高要降颅压,高热应用解热镇痛药。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禁用激素,否则可使病情加重。临床资料显示,约1‰病人可发生肺炎、心肌炎或脑炎等并发症;怀孕3个月内感染水痘,可使胎儿发生先天畸形 。
以上介绍了小儿夏季常见的几种传染病,防治的关键是把好“入口关”,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灭害虫: 苍蝇、蟑螂、蚊子、老鼠 )。在防治上应严格掌握十五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不吃易带致病菌的海鲜食品,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 烹调时,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不要在没有食品安全的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不要与孩子共用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做好计划免疫,按时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期,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