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腹泻40例
作者: 来源: 时间:2009/11/9 9:30:40 点击:10275次 |
|
0 |
|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0期
山东东营胜利油田胜利医院 郭松涛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较为多见。临床上笔者应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4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人在临床上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单纯性消化不良小儿腹泻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个月~3周岁,其中4个月~1周岁24例,占60%;1~3周岁16例,占40%。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
(1) 补脾经:取患儿左手拇指末节桡(ráo)侧面(以下手部操作均取患儿左手),医者一手握住患儿四指,同时以拇、食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另一手拇指指腹由指端向指根直推300下。
(2) 推大肠:取患儿食指桡侧面,医者用拇指侧面自指端至虎口直推300下。
(3) 补肾经:取患儿小指,左手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至阴池穴,用拇指腹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300下。
(4) 运土入水:自患儿拇指桡侧沿掌边缘斜转到小指端的尺侧,推运100遍。
(5) 拿肚角:患儿仰卧,卧平卧正,在肚脐两旁,两肋直下处,医者用三指拿法拿肚角3~5次。
(6) 摩腹揉脐:患儿仰卧,医者用手掌心按患儿肚脐逆时针方向摩100下,再用掌根揉肚脐100下。
(7) 擦上七节:患儿俯卧,取长强至命门的连线,医者用掌根向上擦之,以透热为度。
(8) 擦后承山:患儿俯卧,自下向上擦双侧后承山,以透热为度。
(9) 捏脊法:患儿俯卧,卧平卧正,医者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抵于脊背皮肤上,拳眼与手垂直,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自龟尾起沿督脉向上推捏至大椎连续5次,然后用拇指揉两侧肾俞(shù)穴三、四下即可。
以上手法操作3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1.2.2 注意事项
操作手法要柔和适宜、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力求着力均匀、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快而不乱、慢而不涩。切勿擦伤患儿皮肤。其次,强刺激手法要最后操作,以免患儿哭闹影响后面的治疗。
2、结果
2.1 治疗标准
1) 痊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
2) 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3) 无效:经6次治疗大便次数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本组40例中,痊愈33例,占82.5%;好转6例,占15%;效1例,占2.5%,总有效率97.5%;平均推拿治疗3.7次。
3、体会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具有方法简便,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等特点。
小儿生理上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之说。小儿脾胃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消化功能较弱,无论内伤乳食或外感六淫,都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腹泻。
通过推拿手法的直接作用[1],刺激有关穴位及经络,调整机体的内在环境,使气血畅通,从而调整脏腑,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达到了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承南 《齐鲁推拿医术》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7,480.